找回密码
 点击注册
搜索
查看: 9228|回复: 0

歧视仇恨犯罪激增海外侨胞和留学生们还好吗?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0-11-20 16:36:5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仇恨犯罪激增,海外侨胞和留学生们还好吗?

  中国侨网11月20日电 题:亚裔就要被欺负?太荒唐……

  10月底,法国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一些宣扬仇恨、呼吁攻击亚洲人的帖子,虽然帖子很快被删除,但还是在亚裔群体中引发恐慌,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。

仇恨犯罪激增.jpg
当地时间10月30日,法国进入第二次全国“封城”,巴黎市中心当天几乎没有行人和车辆。中新社记者 李洋 摄

  法国多个党派的上百位议员联名投书《解放报》时表示,疫情暴发后,针对亚裔人群的种族主义行为和言论,在法国大量涌现。

  事实上,不仅是法国,在美国、加拿大等国家亦是如此。

  种族歧视发酵 仇恨犯罪事件激增

  不久前,在美国华盛顿市中心一茶庄内,一名非裔男青年在街对面大喊“中国茶”、“新冠病毒”,然后闯进店内对着老板喷辣椒水。事后,老板立即报警,并把这段影片发到网上。

  美国联邦调查局警告说,疫情期间,针对亚裔的仇视犯罪可能持续上升。

  当地时间10月14日,纽约市警在美国华裔精英组织“百人会”上透露,今年为止全市共接报了23起与新冠相关的仇恨犯罪案件,其中多达22起涉及亚裔受害者。

仇恨犯罪激增2.jpg
资料图:亚裔民众在纽约布鲁克林市中心集会,反对种族歧视。美国《侨报》 崔国萁 摄

  其实不仅是美国,在加拿大温哥华,今年前9个月针对亚裔族群的仇恨犯罪案件,与2019年同期相比也增加了878%,这让不少亚裔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恐吓。

  10月底,在温哥华市中心的闹市区内,连续两天发生因种族仇恨引起的犯罪。先是一名亚裔女子被陌生男子突然袭击,隔天,另一名亚裔女子正准备上网约车时,被一个陌生男子吐唾沫。要知道,如果男子感染,这种行为就是故意传染病毒给陌生人。

仇恨犯罪激增3.jpg
当地时间6月28日,示威者在加拿大多伦多市政厅广场再度举行集会,反对种族主义和歧视。中新社记者 余瑞冬 摄

  除此以外,这些施暴者不仅仅对亚裔进行人身攻击,还直接砸店影响亚裔店家的生意。

  在墨尔本,一名华商收到了一封带有歧视和侮辱性质的信件,寄信人甚至恐吓店家,要找人砸店。据悉,这家商店附近的不少中餐馆,此前都遭到过恶意破坏。施暴者这种恶意破坏仇视亚裔的行为,不仅给商家带来心理阴影,也对商家的生意遭成了不少影响。

  多方发声 支持亚裔维护自身权利

  疫情之下,针对施暴者对亚裔的仇视辱骂和人身攻击,不少人站出来声援。

  随着宣扬仇恨、呼吁攻击亚裔的言论在法国社交媒体上流传后,法国多个华人协会及反种族歧视组织报警,并提交了对威胁推文发布者的指控。

  同时,法国多个党派的100多名议员,联名投书法国《解放报》,发表了《病毒、种族主义和暴力的受害者,让我们共同支持亚裔同胞》一文,对亚裔群体表示声援。

仇恨犯罪激增4.jpg
当地时间11月5日,英国伦敦街头指示牌写着防范疫情的措施。

  此外,英国议员莎拉·欧文议员也呼吁大臣们应该帮助亚裔社区,并支持反种族主义组织。她认为,应该把种族主义的行为放在新闻媒体和社交平台上,这样才能在某种程度上阻止种族主义的蔓延,并让种族主义受害者不再感觉孤单。

  美国纽约州华裔国会众议员孟昭文用实际行动维护亚裔。她提出“谴责因新冠病毒反亚裔”决议,号召所有公职官员谴责任何形式的反亚裔情绪,谴责任何种族歧视、排外或反亚裔的表达,同时呼吁联邦执法部门与地方合作,将反亚裔相关犯罪的施暴者绳之于法。目前,该决议已被众议院通过。

仇恨犯罪激增5.jpg
资料图:美国纽约州华裔国会众议员孟昭文。(美国《世界日报》/李晗 摄)

  面对种族歧视,侨胞和留学生怎么办?

  随着种族歧视升级,海外侨胞和留学生自我保护和对抗仇视犯罪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加。他们从以前的逃避不敢报警,到现在遇到攻击对施暴者勇敢说“不”,并积极寻求帮助。

  同时,小侨注意到,近期频繁发生的针对亚裔的仇恨犯罪事件,中国驻外使馆、当地警方等,纷纷提醒侨胞和留学生在外要注意自身安全,遇到危险要及时求救警方。在此,小侨根据多方建议,总结了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:

  1、不做哑裔。亚裔民众如果遭遇仇恨犯罪,一定要投诉、报警求助,警局会提供讲多种方言的警官负责调查;

  2、防范歧视性骚扰和仇恨犯罪的方法之一是留心运用生活中的资源,比如大家上班、买菜有固定路线,应当留心固定路线上是否有商家开门并安装了摄像头;

  3、当侵害发生时,如果当事人或目击者直接掏出手机拍摄可能反而会加剧冲突,可以通过自然的方式,经过有摄像的地方,让摄像头拍下施暴者。

  4、不推荐大家与加害人产生激烈的肢体冲突,但可以留意日常生活中手边是否有能够拿来防卫的工具,如水杯、雨伞等。万一事件发生时,大家也要学会请路人介入、呼救、记录、分散注意力等。

  (参考资料:欧洲时报、美国《世界日报》、央视新闻、英国《华闻周刊》等;作者:于淇;ID:qiaowangzhongguo)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点击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SiXiang.com 思乡思想

GMT+8, 2024-3-29 06:28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